平行四边形教案设计(平行四边形教案第二课时)

开心常识网 763 2024-04-09 12:00:20

本文分享到这里,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边肖被提升为回答亲爱的朋友们的上述问题。平行四边形教 case设计,平行四边形教 case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一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平行四边形有初步的认识。

2.本节课以“活动”为基础,组织学生“体验”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学生借助直尺、剪刀、活动角等工具,通过切、测、比、画、折等方式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探究活动中,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鼓励学生想出各种研究方法,并尽力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4.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并给予反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会如何研究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发现数学规律,使学生逐渐从“学”转变为“会学”,最终达到“会学”的美好境界。

5.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5册,第37-40页。

6.教学目的: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变形能力。

7、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验,让学生边做边学,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概念。

8.创设协作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9.教学重难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0.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平行四边形图片;生:钉板、拼图、剪刀、平行四边形图片、木棒。

11.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2.孩子们,你们觉得我们的学校漂亮吗?陈先生今天会带他的父母去参观一所漂亮的学校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参观这所学校。

13.展示课件:请仔细观察这所学校。你能找到哪些图文朋友?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中出现了矩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图片。

14.)我们已经知道孩子们正在寻找的这些图形中的矩形和正方形。现在陈老师要考考你。(课件)这是孩子们刚刚找到的长方形。你能告诉我们一些关于矩形的特点吗?健康: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15.现在老师要变一个魔术。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个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形状?(平行四边形)让我们在这节课上一起认识一下这位图形朋友。

16.(板书题目)请再观察一遍。矩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发生了什么变化?生1:我发现矩形的一组对边是倾斜的,它们的对边仍然相等。

17.老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18.生2:我发现一个平行四边形有两个钝角和两个锐角。

19.刚才,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征,但这是用眼睛看到的。准确吗?你想通过做实验来验证吗?这节课,我们将一起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0.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1.实验要求:篮子里有一些平行四边形。你可以尝试借助剪刀、尺子、三角形、可移动角度等工具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看看能不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其他秘密,并比较哪一组的想法最多。小组实验。

22.报告:小组派代表谈谈你是如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性的。生1:我用笔在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然后与另一边进行比较,我发现两边重叠了,我对另一组边也做了同样的操作。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两边相等。

老师:真聪明。这是个好主意。

24.生2:我用剪刀从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剪下一条细线,然后用这条细线与它的对边进行比较。我发现两边重叠,我还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5.老师:另一组对边也用同样的方法证明是相等的,不是吗?(学生:是的)太好了。还有谁有不同的方法?生3:我用尺子量了一下,发现两边相等。

26.生4:我用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开,把它变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通过重叠这两个三角形,我发现它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也相等。

27.老师:太好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还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还有谁发现了平行四边形角的特征?生五:我用主动角先量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再量另一条对角线,发现它的对角线相等。

28.生6:我用剪刀剪下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将这个角与它的对角线进行比较,发现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另一组对角线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的。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老师:想出这么好的主意不容易。

30.生7:我用铅笔在纸上画一个角,然后和它的对角进行比较。它们的大小也一样。

31.老师:这是个好主意。

32.(板书:对角线相等)总结。

33.孩子们真的很棒。首先观察和推断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然后自己做实验来验证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征。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充分谈谈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健康: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相等。

34.看来孩子们已经和平行四边形交上了朋友。现在老师想测试他们的父母。请看屏幕(课件):下列哪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老师随意指着一个数字。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孩子就会做出这个手势。如果不是平行四边形,孩子会做出这个手势,并比较哪个孩子的反应最快。环绕平行四边形。

35.刚才孩子们不仅反应快,而且判断准确。真的很神奇。让我们玩另一个游戏。每个孩子在钉板上环绕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当他想包围平行四边形时应该注意什么?哪个孩子愿意上来展示他的平行四边形?你能告诉我你是如何包围自己的吗?你如何包围第三方?用拼图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36.孩子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平行四边形也是拼图中的一员。你能找到它吗?现在让我们组里进行一场比赛,好吗?注意游戏规则:用拼图拼出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并将你拼出的不同平行四边形粘贴在纸板上两分钟。时间到了,立即停止,小组长会根据你的拼写数量将它们粘贴在相应的黑板上,并比较哪个小组的拼写方法最多。三、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及其特点。

37.今天,我们和平行四边形交了朋友。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学生1:学校楼梯的扶手。

生2:我家的地砖是平行四边形的。

生3:我们画画的时候经常画平行四边形。

40.课件:老师还找了一些平行四边形。请看屏幕:(伸缩铁门出现)你发现了什么?健康:铁门可以伸缩。

41.老师:为什么这道铁门可以伸缩?让我们做另一个实验。

42.动手实验:小组完成分工,用小木棍做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看着它,然后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报告。

43.让两个孩子把你拼写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拉出来。

44.健康:三角形不能拉,但平行四边形一拉就会变形。

45.老师:老师把另一根棍子放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上。它变成了什么?生:变成了两个三角形。

46.老师:如果你再四处看看,你会发现什么?生:所以平行四边形不能拉。

47.总结:三角形不易变形,相对稳定;平行四边形不稳定,容易变形。

48.(板书:易变形)铁门的伸缩就是应用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

49.总结: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这一特性在生活中仍然被广泛应用。我们先回去调查一下,下节课再讲。

50.课堂总结: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你最开心的是什么?生1:我学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也相等。

51.生2:我和平行四边形交了朋友,我很开心。

52.生3:我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

53.生4:在拼图游戏中,我们小组合作拼七个平行四边形,获得了第一名。我真的很开心。

54、……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数学教学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结论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身体验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创造,从而真正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

55.本节课创设了生活场景和学生自由活动场景,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化见解不时闪现。

56.教学评价:认识图形一直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的重要载体。如何运用运算、计算、变换和简单推理等各种手段来理解图形是教好这门知识的关键。

57.同安第二实验小学陈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理解”教学是小学低年级图形教学的一次成功尝试,为低年级小数图形教学的探讨迈出了新的一步。

58.概括起来,这堂课的主要特点是:第一,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建构新的知识。

59.例如,在新课的导入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复习有关矩形的旧知识,并在矩形图形的基础上,相对平移两个角的顶点位置以使矩形成为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该操作,并观察这种新图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边”。“牛角”有什么特点?你还发现了什么其他特征?通过对实践活动的观察、发现和归纳,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60.第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己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来获得。

61.例如,在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学生主动测量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并发现“对边相等”,并尽力测量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有的学生用折纸测量角度,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62.这些平行而重要的特征不是出自教师之口,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发现和学到的。

63.同时,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64.再次,这堂课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消化吸收的课堂学习方式。

65.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工具和各种教学媒体,包括教师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型和拼图,给学生一个动手演示的空间,并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建立他们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从而通过各种渠道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习轻松活泼。

上一篇:白首齐眉鸳鸯比翼全文(白首齐眉鸳鸯比翼完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