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降温退烧的正确方法图解(物理降温退烧的正确方法成人)
所以,当身体可以忍受感冒发烧的时候,可以“热”一会儿。当体温低于38.5℃时,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退热药物。一般病毒性感冒大概需要5到10天,发烧天数大概2到3天。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只是“治标”。发烧复发是正常的,只有到了病程,才会退烧。但如果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者体温超过40℃,就要及时就医。
1.物理降温:正确的物理降温是放在凉爽的环境中,脱去衣服,避免盖厚被子,让身体正常散热。无汗者可用温水帮助散热。不推荐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如冰敷、冷水敷、酒精浴等!因为传统的物理降温并不能使升高的体温的设定点恢复正常,反而过冷的刺激会引起畏寒,产热增加,使身体更加难受。
2.药物降温:体温超过38.5℃时,可考虑药物降温。首选的退热药物是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过敏或有“豆类疾病”的人可以选择布洛芬,它可以将升高的体温的设定点降至正常。服药时需要尽可能多喝水,以满足降温时出汗的消耗。还能稀释尿液,避免药物排泄时因浓度过高而结晶,对肾脏造成损害。
在服用退烧药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复方感冒药中还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同时使用,很容易导致药物过量。所以尽量用单一成分的感冒药,不要服用复方制剂。老年人一般服用成人剂量的四分之三,儿童可以根据说明书计算出正确的剂量。避免长期大量服用退烧药。
人体感冒发热的机制是细菌和病毒携带的致病因子刺激人体下丘脑环氧化酶合成前列腺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体温调节点升高,排汗减少,使人体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引起体温升高。人是热血动物。体温升高后,他们会出现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如头痛、烦躁、失眠、食欲不振等。所以只要发烧了,父母都想尽快降下来。
但其实发烧是人体的一种保护作用。一定程度的发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免疫系统和酶系统的活性,有助于消除病原体。而且感冒90%都是病毒引起的,药物对付病毒也不是很有效,只能靠身体自身的免疫力来清除。因此,人体必须保持一定的“热度”,才能有效清除感冒病毒。
二、体温38.5℃以上可以吃药。一般来说,体温不超过38.5℃时,不建议吃药退烧。多喝水,穿宽松的衣服自然散热就好了。但如果体温超过38.5℃,或者老年人、体质虚弱者对体温变化敏感,容易因发热引发其他疾病,就要积极退烧。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天气转凉,感冒发烧去医院的人也多了起来。花子在工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人对发烧的处理并不准确,不知道如何选择物理降温退热药物。结果就是虐待他们,不仅对他们的病没有帮助,反而让他们更难受。所以今天花子就来说说那些关于退烧的事情。
第一,感冒需要保持一定的“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