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却霹雳(列缺霹雳列缺)
0
2024-09-09
大家好,我是小花花,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列缺霹雳,列缺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列缺,经穴名。
2、出《灵》枢.经脉》。
3、属手太阴肺经。
4、手太阴之络穴。
5、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
6、在前臂肘侧缘,肘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7、当肱肘肌与拇指长展肌腱之间。
8、一说“腕上一寸”(《太平圣惠方》)。
9、或以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各处都是穴位。
10、布有前臂臂牵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及头静脉、桡骨动、静脉分支。
11 、主治海水,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腕无力等。
12、沿皮刺0.3-0.5寸。
13、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14、定位取法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指长展肌腱之间;微屈肘,侧腕掌心相对取之。
15、初步取穴法两手虎口交叉自然,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顶端处取穴。
16、局部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拇指长展肌腱、旋前沿肌、桡骨。
17、皮肤由
18、肘臂前部有皮神经和桡神经的浅支双重分布。
18、肘动脉有扭转伴行静脉,位于肘臂臂中部。
19、肘动脉冠状下段有肘长屈肌和旋前沿肌。
20、肘部动脉该肘窝下2厘米与肘部骨茎突锋作一连线,线为肘部动脉的体表突出,肘部神经浅支与动脉伴行,该穴位于冠状动脉和浅支的预防。
21、功效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喘。
22、主治咳嗽,感冒,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颈项痛,掌中热,腕痛无力,小便热,膈痛,尿血,遗精,瘾疹,惊厥。
23、操作刺法:1).向上斜刺0.2~0.3寸,局部酸胀,或沉重向肘、肩部放散;2).向下斜刺0.3 ~ 0.5 寸。。
24、艾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应用应用应用应用)艾炷灸艾炷灸艾炷灸艾炷灸性腱鞘炎,列缺配偏历(或阿是穴),阳溪。
26、2)治肾阴虚之咽喉干痛,列缺配照海。
27、文献摘录①《席弘赋》------配太渊治偏海边②明。高武《针灸大全》定位:去腕侧上一寸五分。
28、滑氏曰:“以手交叉头是指末筋隙中。
29、”《素问》云:“则实手锐掌热,泻之,虚则欠(去欠)【此为一个字,左“去”右“欠”】,小便遗,补之。
30、”按《素问》曰: “直行者,谓之经;旁出者,谓之络。
31、手太阴之支,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是列缺为太阴别走阳明之络,人或有寸、关、尺三部脉不见,自列缺至阳溪脉见者,俗谓之反关脉。
32、此经脉虚而络脉满,《千金翼》谓阳脉逆,《针灸大成》∶偏风口面歪斜,手肘无力,半身不遂,掌中热,口噤不开,寒热疟,呕沫,咳嗽,善笑,纵唇口,健忘,溺血,精出,导管痛,小便热,惊惊,妄见,面目四肢痈肿,肩痹,胸背寒栗,少气厥息,尸厥寒热,交两手而瞀(音mao,四声,目厥)。
34、实则胸背热,汗出,四肢暴肿,虚则胸背寒栗,少气喘息。
35、中风痰咳,肘咳,寒热惊惊:列缺。
36、手腕无力:列缺。
37、《铜人》针二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三壮。
38、(《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明堂》针三分,日灸七壮至七七壮。
39、 按摩方法(1)按法:用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处,逐渐用力,作深压捻动。
40、 (2)掐法:用拇指指端甲缘按掐列缺穴处,作深压捻动。下掐上提的连续刺激。
41、 (3)揉法:用拇指指端揉动列缺穴。
42、 (4)推法: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处,作有节律而缓慢地推动。
43、养生作用(1)治疗头面部疾病:在列缺穴处,有助于治疗偏头痛、头痛、颜面神经痉挛及麻痹、咽喉炎、牙关闭、齿痛等头面部疾病。
44、(2)治疗上肢病症:手肘、腕无力及疼痛,半身不遂,可在
45、 (3)治疗肺经病证: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及咳喘等肺经病证,渴望治疗肺经病证。
p>
46 p>47、 (2)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