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孑与竹林七贤 建安六子,竹林七贤
1102
2023-04-17
1.建安七子是指建安时期(196 ~ 220)的孔融、陈琳、王灿、徐干、阮瑀、杨颖、刘真。
2.竹林七贤是指魏正时(240-249)年间的嵇康、阮籍、单涛、湘绣、刘玲、王戎、阮贤。
3.建安七子中,除了孔融和曹操,其他六族虽然经历不同,但都遭遇了汉末之乱。后来他们投奔了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生活安定富足。
4.他们视曹操为心腹,想靠他干一番事业。
5.所以,他们的诗与曹石父子有很多相通之处。
6.建安年间,曹操占领邺城,在中国北方创造了以邺城为中心的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7.曹操主张“尊刑之名”、“善除之”,擅长文学,热爱文士。
8.饱受战乱之苦后,许多文士纷纷赶到邺城,加入到曹植身边。
9、这里形成了以“三曹”为龙头,以“七子”为代表,叶麾下的庞大集团。
10.他们大多在战时参军,回国后读书作诗,讨论文学,歌颂、抒发情怀,写战争之苦,谈社会之乱,互相批判、协商,共同提高了写作水平,发展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建安体”的宝贵精神财富。
11.建安文学,文坛是和政治联系在一起的。
12.竹林七贤不一样。
13.他们是在魏晋时期。
14.自曹丕实行九品郑智制后,门阀制开始盛行。
15.文人普遍对任何方式都失去了希望,表现出脱离政治的倾向。
16.竹林七贤成名晚于建安七贤。
17.他们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无法直接表达思想,只能借助隐喻、象征、神话等方式,含蓄曲折地表达思想感情。
18.七侠的政治思想和人生态度与建安七侠不同。他们大多“弃经尊老尊壮,轻礼尊真”,被道教奉为大师。
19.他们倾向于脱离世俗世界和政治。
20.“弃经尊庄,不拘礼仪,崇尚自由”,生活不拘小节。在清静主义中,人们聚集在竹林里喝酒唱歌。
21、放荡不羁,或独立于世俗,或与朋友交情深厚。
22.竹林七贤代表了当时文人的态度。
23.有个典故“竹林傲”。
24.7人政治态度差异明显。
25.嵇康、阮籍、刘玲等。是魏的官员,但他们不配合司马集团,这是在权力,并已成为一个替代品。
26.嵇康被杀后,湘绣被迫做官。
27.阮咸入晋时是的侍郎,但不受器重。
28.起初,单涛是“隐形的”,但在40岁时,他成为一名官员,并在司马师的庇护下。他担任过部长、助理、司徒雷登等职务。并成为司马师政权的高官。
29.王戎吝啬小气,对名利有着最大的野心。入晋后,长期担任侍郎、吏部尚书、司徒雷登。在晋朝、晋武帝、晋惠帝为官后,仍然过着清闲的生活,没有丢掉自己的职位。
30.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司马朝廷是不能容忍的。阮籍、刘玲、嵇康不与司马集团合作,嵇康被杀。
31.王戎和单涛投靠司马朝庭,竹林七贤最终分道扬镳,分崩离析。
这里分享了一个关于热点的激情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好,常识百科的编辑将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内存,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来看看!